9月17日下午,2025世界储能大会“储能市场与应用”主题论坛在福建宁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邀请相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产业链企业代表等参会,围绕“储能市场与应用”主题,开展深度交流研讨。论坛由工信装备工程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方正主持。
会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苏春梅致辞。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彭博新能源财经亚太区研究负责人阿里·伊扎迪·纳贾法巴迪博士,南非电气工程师学会会长维尔·尼尚·拉姆纳兰,德国储能协会储能系统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部高级分析师格里特·吕林,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鑫峰和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园区事业部总经理王冰等嘉宾分别就政策、市场、应用展开主题演讲。
苏春梅在致辞中指出,全球能源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面临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双重挑战,发展新能源与储能技术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正从简单的替代关系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这不仅是能源行业转型的必然方向,更为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未来,中国石油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投身储能产业发展,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布局枯竭油气藏压缩空气储能和熔盐储热等具有油气特色的储能技术,推动储能与油气主业和新能源业务的深度协同,打造“油气+新能源+储能”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
赵勇强围绕“双碳目标与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新型储能的发展前景及挑战”这一核心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详细阐述了当前新型储能领域的政策体系架构,并针对新型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涵盖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构建综合储调规划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充分激发并保障市场需求、科学合理调控产能规模、优化市场供给结构,以及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等多个方面。
阿里·伊扎迪·纳贾法巴迪就《从过渡到变革:电池如何塑造能源的未来》主题进行演讲,分享了电池技术对能源转型的关键作用,分析其如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进而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与零碳未来。
维尔·尼尚·拉姆纳兰围绕“南非储能市场概况”发表了精彩演讲。演讲中,他全面且深入地剖析了南非整体的能源格局,细致解读了南非储能市场的政策环境,深入探讨了该市场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此外,他还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南非本土的储能项目,展现了储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市场趋势作出了前瞻性的分析。
格里特·吕林围绕“德国储能市场与政策解读”这一主题发表演讲。深入剖析了德国储能市场背后的政策驱动力以及市场运行机制,详细介绍了当下德国储能市场的装机规模现状、主流技术路线选择以及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就欧盟电力市场改革、补贴政策走向以及电网准入规则调整对储能产业发展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分享了德国在工商业储能领域以及大型电站储能领域的多个典型项目案例,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杜鑫峰围绕“2025机器人具身智能发展态势与未来展望”这一主题发表了精彩演讲。他深入剖析了机器人技术如何为电力与储能产业带来创新变革与蓬勃活力。当下,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虽主要聚焦于文娱表演领域,但在工业巡检以及电网、电力和储能等关键行业,也已取得了阶段性应用成果。此外,杜鑫峰还特别强调,未来机器人要实现深度发展,必须攻克在工厂环境中执行复杂操作以及承担繁重、重复性工作等关键难题。
王冰围绕“虚拟电厂的实践与展望”发表主题演讲,介绍了虚拟电厂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与实践。并指出,灵活性资源是新型电力系统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保障,但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电动汽车等灵活性资源还存在资源分散、难以灵活调动等问题;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各类灵活性资源,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指出,虚拟电厂已在微网管理、车网互动(V2G)、辅助服务市场中创造经济与环保价值。未来虚拟电厂将融入电网分层架构,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的重要载体。
“储能市场与应用”主题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行业顶尖智慧的一次深度汇聚与交融。会上,储能领域的先锋者们慷慨分享了前沿技术成果、实战经验心得以及市场最新动态,为激发储能市场的潜在需求、拓宽多元应用场景、促进产业稳健前行构筑了坚实基石。论坛有力推动了我国储能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加速了其规模化应用的步伐,更为全球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贡献了重要力量。